机械学院党总支:党建引领聚合力 产教融合谱新篇

发布者:潘帅豪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122

机械学院党总支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高度政治自觉履行主体责任,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自2019年启动上海电机学院新时代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以来,机械学院1名“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孙群获“红领计划”培育,第四、第五党支部获党建质量提升计划“样板党支部 ”,先后有10余名师生党员获评“党员先锋岗”。202211月本科生党员尤浩获评上海市“百名学生党员标兵”,2023年学院党总支获批上海电机学院“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项目。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建“引领力、助推力、聚合力”

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党建“引领力”。机械学院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上海市委和上级部门各项决策部署。学院党总支统筹部署,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学细研感悟思想伟力,创新主题教育学习形式,推动主题教育走心走深走实。在学院党总支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支部书记会等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集体学习的首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研究、带头学、带头讲。着力提高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水平,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2项,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课题4项,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人民政府项目2项,发表党建与思政研究论文20余篇。


(机械学院党总支开展“党史”专题党课暨师生红歌展演活动)


二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院,构建制度治理新体系,加大党建“助推力”。学院党总支将纪律挺在前面,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学院党总支汇编党建工作文件制度10余项,规范落实学院党总支党建主体责任。建立《机械学院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任务清单》《机械学院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制度》,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的意识。制定实施《机械学院下属基层党支部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机械学院下属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办法》《机械学院党建思政研究  特色党日活动  党建工作创新立项管理实施细则》等,明确支部建设要求、支部书记考核要求,凝练支部特色,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定期梳理汇报《机械学院发展党员情况表》,把好党员发展的质量关。制定《机械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周五下午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组织贯穿全年、分层有序、全面覆盖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全院教职工大会、教职工党员大会及基层支部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院高度重视行政规章制度建设,加强学院治理体系建设。2023年以学院巡查整改为契机,对学院制度内容和规范性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了覆盖教学、科研、学生工作、行政工作、外事、设备管理、财务等管理制度共40余条,形成《机械学院规章制度汇编》,着力破除制约学院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将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推动学院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加强党建联建,校企携手共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党建“聚合力”。学院党建工作坚持产教融合新发展方向在哪里,党建共建就先行一步拓展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切实推动产教融合“双方奔赴”。机械学院党总支积极对接临港新片区产业集群党建,带领基层党组织书记、教授专家、青年博士等实地走访域内智能制造、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党组织,通过党建共建搭平台,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校、企党员教授博士团队,服务企业科技需求,提升师生服务临港能级,助力集群企业技术攻坚与转型发展,探索和创新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新模式。校企双方通过搭建党建联建平台,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任务,充分发挥双方在党建引领、产教融合、人才共育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探索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校企共建“纪丽伟、华黎、刘霞、金德华、卢秋红、吉志勇”等六个劳模工匠创新育人工作室,劳模工匠进教室、进“书院”,组织“聆听劳模讲党史,争做新时代工匠”等系列讲座,培养青年学生紧跟专业前沿发展与现实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责任与担当,锤炼工匠精神,培育红色工匠。


(华黎创新育人工作室揭牌仪式)

二、以高质量党建为依托,赋能铸魂育人

强化“三全育人”,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学院党总支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切实做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增强基层党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引导力和凝聚力。组建“党史、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小组,通过“工匠讲+教师讲+学生讲”的方式将“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劳模工匠、校外思政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专业教师以及思政教师共同组建的讲师团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举办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见实效。学院通过劳模工匠育人工作室、临港新片区产业集群党建、临港新片区高校服务地方等实践育人平台,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学院领导讲授“开学第一课”等入学教育,班级《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小组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机械学院科技节、校友论坛等活动,打造“三全育人”特色品牌,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精益求精、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红色工匠。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自主创新之路”——上海工匠卢秋红带自主研发机器人走进书院开展主题讲座)

培育“大先生”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匠师协同打造特色课程思政。围绕“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落实师德师风评价教师第一标准,建立《机械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并加强学习考核,培育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大先生”,引领学院师德师风。涌现出上海市模范教师辛绍杰,宝钢奖教金获得者于忠海、刘军、辛绍杰,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刘军、辛绍杰、邵兵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师德师风典型,充分发挥铸魂育人“大先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机械学院党总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自觉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索具有“精机善器 匠心传承 纵横驰骋 智创未来”学科专业与育人特色的课程思政模式。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与现场工程师探讨课程思政案例,邀请劳模工匠与教师研讨党的二十大精神、劳模工匠精神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新模式得到青年报、新民晚报、新浪网等媒体广泛报道。学院获评校级课程思政团队2个,5门校级课程思政课程和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教师团队深入企业挖掘“大国重器与大锻件”课程思政案例)


胸怀“国之大者”,加快培养“智能造”拔尖创新人才。学院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主动答好教育强国建设两个“先行先试”实践命题,积极开辟学科专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主动服务临港重点产业人才需求,2019年获批智能制造工程新专业,2021年获批新能源汽车专业,2023年获批“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临港新片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2021年被批准为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通过聘请新一轮企业专业负责人、建设产教融合课程等举措,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学院2018年开始独立招收培养“电气工程”专业类别工程硕士研究生,2019年获批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机械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提高,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新时代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持续夯实“三双四共五对接”,推进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打造“电气卓越班”“机制卓越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学院优秀学生代表)


三、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激发学科发展新动能

筑巢引凤引育结合,谋划建设学科平台。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凝聚优秀人才,聚焦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引育结合推进人才建设。制定实施《机械学院青年教师带教方案》《机械学院课程团队建设方案》《机械学院学术沙龙管理办法》等制度,学院党政支持开展有组织教学、科研,助推教师成长发展。5年来,全职引进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二级教授1人,引进企业教授级高工6人,培养晋升教授6人。引进中国锻压协会首席精密锻造专家王欣,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多向模锻近净成形研究团队。在大型锻件多向模锻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及临港新片区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复杂零部件多向模锻轻量化成形新领域,探索传统铸件的多向模锻绿色成形发展方向,与企业合作联合成立并获批了面向生产一线解决企业重大技术难题的上海多向模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近三年的建设,使我校的机械工程学科在智能化多向模锻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以高原学科建设为契机,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学院党总支注重发挥建在学科专业系部的教师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在服务企业行业需求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握学院机械工程列入 “上海市高原Ⅱ类学科”契机,面向上海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领域,聚焦智能多向模锻制造相关技术,打造出一支产学研一体化解决生产一线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团队,集中科研力量研究开发了大型复杂曲拐的“综合智能锻造法”新技术,实现船用大型曲拐的国产化生产,解决卡脖子技术。学院围绕高原学科建设,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学院整体学科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年度科研经费从2019785万到20243152万元。5年来,学院教师获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奖一等奖、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凝练学科发展新方向,增强学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学院紧盯行业创新升级过程中现实需求,研发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技术,拓展引领行业发展的应用型科学研究,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新方向,提升学院学科研究方向与行业发展需求的适配度。党员青年教师李志松博士带领的机械学院精密光学测量研究团队,结合国内产业需求和科技前沿,致力于利用先进的光学技术、传感技术、数字技术和电子技术,重点开展半导体晶圆平坦度、缺陷、颗粒度等量测设备的研发与设计工作,推动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创新与发展。该团队的研究方向包括散斑干涉计量、机器视觉、光电图像处理、光电检测和抗震隔振技术等,涵盖了半导体晶圆检测的关键技术领域。近三年来,该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特色成果,申请专利12项,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奖二等奖,在SCIEI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相关学术论文,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持。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砥砺前行。回首过去5年,机械学院坚守初心使命不懈怠,紧盯目标任务不动摇。未来的5年,机械学院还将肩负更加艰巨的任务,机械学院党总支将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建领航,思想同心,完善融合发展保障体系,持续探索 “中国特色、上海优势、临港模式、电机品牌”学院发展新路径,为加快建设全国产教融合示范校贡献更大的“智能造”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