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党委:坚持党建与学科发展同频共振,奋力推动商学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潘帅豪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98

近年来,商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培育,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把党建工作贯穿办学治院、教书育人全过程,学院获批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专职组织员工作室、区域化党建工作品牌创建项目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坚持党建与学科发展同频共振,为加快引领学院发展汇聚强大组织力量。

一、以高质量党建为根基,强化政治功能

筑牢基层建设根基。2019年,根据党章和相关规定,为更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学校党委审议同意,商学院党总支升格为党委,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院党委坚持把支部建设作为党建基础工程来抓,立足“七个有力”,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推进政治和业务双线引领,教师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党支部建设成效显著,第一党支部获评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第四党支部获评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第七党支部获评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第八党支部获评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第一党支部获评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第七党支部开展毕业生党员教育主题党日)


筑牢区域服务根基。商学院党委积极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探索党建互联互补互动机制。商学院党委与启东市汇龙镇党委结对共建后,在共建单位建立两家商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成立先进制造服务业公共平台,联合申报获批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方合作项目达20余项,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学院党委继续积极融入临港新片区,加强党建共建互融,与顶科社区、光大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等十余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开展活动。形成了一支部专业合作、二支部科研提升、三支部志愿服务、四支部区域促进、五支部管理服务、六支部实践育人、七支部师生融合、八支部内涵建设、九支部研究生培养、十支部社区服务的“一支部一品牌一亮点”党建共建模式。


(第三党支部与新片区经济公司第二党支部签订党建联建协议)


筑牢队伍培养根基。商学院党委积极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教育培养,提升凝聚力。开展“大学第一课”帮助新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帮助新生深入了解入党流程。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除了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教育,还组织学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赴养老院开展爱老敬老社会实践活动,赴野生动物园、六院东院开展爱心志愿活动等。在对发展对象培养选拔过程中,组织开展主题演讲、专题答辩等,培养学员从各个角度阐述自己对于“初心”和“使命”的理解,积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中,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参加党的会议,同时积极开展毕业生党员教育等系列活动。重视多形式深化学习成果,鼓励各支部积极围绕主题开展组织生活和学习实践活动,19名同志荣获“党员先锋岗”荣誉称号,9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第三十九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闵行校区开班)

(入党积极分子先锋岗座谈会)


二、以高质量党建为依托,赋能铸魂育人

坚持三全育人,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全院上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三圈三全十育人”的理念,推进学院思政工作更上一层楼。筑牢第一课堂育人主阵地,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树立育人师资典范;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育人阵地,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聚焦整合社会资源,以区域化党建为依托,党建联建构筑“大思政”格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018年以来,学院共获批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26项,建成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组织召开上海市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1次。五年来学生平均志愿服务1500+人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1项,铜奖9项,涌现出上海市十佳“资助大使”一等奖、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白玛拉卓,广电5G·校园音乐先锋上海大学生十大歌手冠军明郅坤等优秀学子。

胸怀“国之大者”,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秉承“厚德诚信,通商惠工”的理念,坚持“厚基础,强创新,国际化,产教融”的人才培养模式,4个专业建成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3个专业顺利通过长三角新文科认证,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上海市一流课程4门、上海市全英语建设课程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6门、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基础会计学》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财务管理基础》(第三版)为国家级规划教材、《财务管理实务》(第四版)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019年开始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招生,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2021年正式获批国际商务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上海市发布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名单及排序,学院申报的工程管理、数字经济和会计三个学位点均在名单里。学院非常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丰硕成果。

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优良师德师风。学院党委对标《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围绕“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要求,通过二级中心组学习、教职工理论学习、支部主题党日等形式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师德风尚。涌现出2021年度全国优秀易班辅导员杨杰、2023年度第三届上海高校资助育人典型案例优秀奖李晴、校第十四届十佳师德好教师李成、校第十五届十佳师德好教师张晓红、校第十五届十佳师德好教师王子军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师德师风典型,充分发挥铸魂育人榜样示范作用。

三、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学科发展

加强学科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学科发展水平。持续推进“上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与临港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对内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对外借力借势,积极为政府相关部门、装备制造企业等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承担了《启东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网建设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与应用》等10个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揭牌并共建新能源大数据研究中心,未来将聚焦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和产业研究。

凝练学科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及团队建设。学院培育了企业生产运营与精益管理、智慧环卫管理、企业规范运营与投融资、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物流与供应链优化、装备制造产业决策咨询、电力行业咨询管理、创新发展研究等科研团队。每个团队均有9-12位学术骨干,通过团队建设,结合研究生培养工作,进一步带动青年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逐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五年来,共获得省部级课题23项,2篇决策咨询专报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以第一单位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8项,科研到账经费累计3273余万元,其中横向科研经费到账2954万元。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院学科转型发展。商学院以实际行动探索“最电机,最临港,最产教融合”的办学内涵,积极对外拓展合作渠道,充分发挥地处临港新片区的优势,积极对接临港产业发展布局,以多种方式同电气行业、制造企业、政府机构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截至2023年11月,签约项目60多项,签署产教融合协议20个,与14家企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协议签署和合作落地,获批校级智能物流产业学院1个,校级产教融合实践基地3个,获批供应链管理微专业1个、智能物流卓越班1个。推动学院学科服务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3+X行业。

商学院党委将继续着力推进学院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协同发展,为学校加快建设全国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